踝关节骨折Danis-Weber分类

分型 表现 与Lauge-Hansen分类的关系
A型 外踝骨折低于胫距关节水平,可为外踝撕脱骨折或为外侧韧带损伤,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未损伤,此型主要由旋后应力引起。 相当于Lauge-Hansen分类的旋后内翻型
B型 外踝骨折位于胫距关节水平,在冠状面呈自前下向后上之斜形骨折,约有50%发生下胫腓联合分离,并可同时伴有后踝、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,此型通常由强力外旋外力引起。 相当于Lauge-Hansen分类的旋后外旋型和旋前外展型
C型 外踝骨折高于胫距关节水平,常见于腓骨中下1/3部位,但也可高达腓骨中上1/3甚或腓骨颈部位,均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,内侧结构损伤为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。 相当于Lauge-Hansen分类的旋前外旋型
结果解读 1949年Denis提出一种从病理解剖方面,进行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方法。1972年以后Weber等对这种分类进行改进,主要是根据腓骨骨折的高度以及与下胫腓联合、胫距关节之间的相应关系,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A、B、C 3型。
A型中单纯的外踝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。单纯的外踝骨折病例,原始移位少,即使有移位的骨折,手法复位成功率很高。复位后骨折稳定,通常不会发生再次移位,治疗的预后好。B型中单独无移位的外踝骨折,未波及内侧结构,如果踝穴保持匹配,也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。根据AO学派观点,除A型外,B、C两型均需手术治疗。
相关解释 Weber-Denis分类结合腓骨骨折的位置,可以明确手法复位及复位后固定的难易程度,从而能够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。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,踝穴完整性不能有效恢复的患者,此分型说明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,以作为手术治疗的依据,并且这种分型方法简单易记,便于掌握。
参考来源 陈孝平主编. 《外科学》(八年制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