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病灶位置 | 病灶深度 | 病灶大小 | 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<1cm | 1~3cm | >3cm | |||
| 腹膜 | 浅 | ||||
| 深 | |||||
| 卵巢 | 右侧 | 浅 | |||
| 深 | |||||
| 左侧 | 浅 | ||||
| 深 | |||||
| 病灶位置 | 粘连程度 | 粘连范围 | |||
| <1/3包入 | 1/3~2/3包入 | >2/3包入 | |||
| 卵巢 | 右侧 | 薄膜 | |||
| 致密 | 左侧 | 薄膜 | |||
| 致密 | |||||
| 输卵管 | 右侧 | 薄膜 | |||
| 致密 | 左侧 | 薄膜 | |||
| 致密 | |||||
| 直肠子宫凹陷封闭 | 部分封闭 | 完全封闭 | |||
| 评分 | 0 分 | ||||
| *注:如输卵管伞端完全堵塞,评分为16分 | |||||
| 结果解读 | Ⅰ期(微型):1-5分 Ⅱ期(轻型):6-15分 Ⅲ期(中型):16-40分 Ⅳ期(重型):>40分 |
|---|---|
| 相关解释 | 此分期法需经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确诊,并要求详细观察和记录内膜异位病灶部位、数目、大小、深度和粘连程度,最后进行评分。此分期法对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案,在比较和评价不同疗法的疗效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。但是这种分期法不能预测患者对疼痛或不孕治疗的反应性。 |
| 参考来源 | 丰有吉 沈铿主编. 《妇产科学》(八年制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0年 |